查看原文
其他

高加索列国志(六)“革命老区”格鲁吉亚(完整版)

随水 随水文存 2021-03-30

最近大概是由于两会的关系,审查特别严格。这篇东西我第一遍发的时候其实就没发出来,于是我删掉了一段揭秘历史的内容,当然删减的内容不多,对全文的影响不大。


想不到删减版两天之后还是被和谐了,所以我索性把完整版放到外链上了。


但是最近“原文链接”和回复关键字获得外链的方法已经不能用了,会提示“该链接非法”,想看的朋友只能麻烦你们将下面的网址手动输入到手机或电脑浏览器中。


实在是很麻烦也很无奈,然而我所能做的,也就仅限于此了。





原文全长14130字

以下仅有4255字


【第比利斯老城】
 
挨着自由广场是第比利斯的老城,这是个我第一眼就爱上的地方。在我去过的各种老城里面,第比利斯老城算是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比较好的,一方面这里的商业化还算节制,可以感受到市井烟火气;另一方面又不会觉得破败简陋藏污纳垢,如同一座井然有序的露天博物馆。老城面积也足够大,有相当多的小巷可以探索。再加上第比利斯位于库拉河谷,地势上上下下有落差,在城市里你就能看到丘陵、悬崖、峡谷等地貌,相当有意思。
 
说起来外高加索三国的首都——巴库、埃里温、第比利斯——都能算得上是世界历史名城,作为游客跑来高加索边哪怕只看这三座风格迥异的城市都不亏。个人觉得第比利斯是三者之中最为耀眼的,毕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外高加索地区的著名都城。第比利斯老城的城墙依然有部分残留,市中心一条大街上最近还出土了一段古城墙的遗迹,想来这座城市大概就跟西安一样随手一挖便是古迹,甚至有时候我会觉得第比利斯就像是迷你低配版的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的伟大世界第一,不接受反驳)。由于第比利斯位于高加索心脏地带的战略位置,历史上曾经先后被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俄国人统治过,这座城市总共才一百多万人口,却生活着一百多个不同的民族,其国际性和文化多样性可想而知。最多的是格鲁吉亚人、俄罗斯人、阿塞拜疆人,除此之外还有奥赛梯人、阿布哈兹人、乌克兰人、希腊人、德国人、犹太人、爱沙尼亚人、库尔德人、亚述人、雅兹迪人……当然,在我眼里这些人都一样。


老城夜景标准照。这其实只是一个角落


挖出来的城墙遗迹(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是地面上的城墙,当地人直接盖上了房子


老城里有些非常雅致的建筑



第比利斯母亲塑像



老城里的艺术建筑


格鲁吉亚人民跟土耳其人民一样十分爱猫。一堆假猫里乱入了一只真猫,你可以找一下


老城地下通道的商铺让我想起了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



文艺气息浓厚





宠物鸭


立体的街道向来都让我很有探索欲


拍妻党开始乱入








老城里有一座清真寺,装饰是很典型的波斯风格




建在悬崖上的房子





1717年画作中的第比利斯


1837年的画作


以下两张第比利斯老城全景图片请横屏——




第比利斯有着大量的丘陵地貌,因此在前苏联时期曾经有七条索道,但是苏联解体后就全部被关闭了,直到最近10年才陆陆续续重新开放了三条。其中有一条在老城上方运行,可以轻松抵达“格鲁吉亚母亲”的塑像;另两条则在西郊山区,一般游客到不了那里。倒是老城北边的一条通往姆塔斯敏达山顶(Mount Mtatsminda)的有轨缆车值得一坐,轨道和车厢都是倾斜的,像是一座在长达500米的轨道上倾斜运行的电梯。

姆塔斯敏达山是第比利斯的最高点,山顶有一座电视台和一座主题公园,如今都是私人财产,这座公园过去在苏联是人流量第三大的公园,到第比利斯的话来这里看一眼亏不了。在这里俯瞰全城的感觉相当好,适合小情侣在这里吃一顿浪漫的晚餐,至于口味就只能将就了。格鲁吉亚的美食可谓一言难尽,三大“国菜”分别是灌汤包、鸡蛋饼、肉夹馍,这个可不是我瞎讲,后面有图有真相。话说那灌汤包封口处的包子皮往往都是半生,就着一口甜美醇厚的格鲁吉亚红酒,万般滋味上心头。要我推荐的话,倒可以试试烤猪肉,像格鲁吉亚这样把猪肉烤着吃的地方不多。
 

这样的缆车我只在第比利斯见过(文末视频中有具体运行方式)


山顶远眺城区,可以看到河东河西完全不同的建筑景观


对比看一张20世纪初期的照片(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姆塔斯敏达山顶是大家争相打卡的地方


格鲁吉亚第一大国菜——灌汤包Khinkali(图片来源见水印)


格鲁吉亚第二大国菜——鸡蛋饼Ajarian(图片来源见水印)


格鲁吉亚第三大国菜——肉夹馍Ossuri(图片来源见水印)


吃来吃去还是烤猪肉最好吃

老城这一带最多的是教堂,站在高处一眼望过去到处都是亚美尼亚风格的教堂尖顶,这些教堂对我这种死游客来说大同小异,但对虔诚的东正教徒来说每座都有其渊源与历史。老城这边有三座教堂相对比较有名,其一是位于老城山顶上纳里卡拉堡垒(Narikala fortress)里的圣尼古拉斯教堂(St Nicholas church),这座教堂应该是大多数游客对第比利斯老城的第一印象,因为你只要身在老城就绝对无法忽略这座山头城堡里的教堂,必定会想要爬上去一探究竟。尽管教堂本身并没有太大特色,但由于地理位置出众,游人络绎不绝。其二是前面章节里提到过的锡安大教堂(Sioni Cathedral),始建于公元5世纪,圣尼诺当年用过的葡萄藤十字架便存放在此,因此这座教堂是整个格鲁吉亚最重要的教堂之一,就在老城的主路边,所以一般不会错过这里,教堂内的壁画虽然是新画的,但也值得看看。其三是库拉河畔悬崖上的梅特希圣母升天教堂(Metekhi Church of Assumption),在苏联时期这个地方曾被当做监狱,前面讲到的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还差点要把这里拆除,为了保住这个地方的当地艺术家迪米特里·谢瓦尔德纳泽(Dimitri Shevardnadze)拒绝了贝利亚的收买,最后被处决,以身相殉,但教堂最终被保留了下来。

教堂如云



老城便是山顶上是你无法忽视的纳里卡拉堡垒


圣尼古拉斯教堂标准照(图片来源:网络)




我在想穆斯林参观教堂不算犯戒嘛?


锡安大教堂


锡安大教堂内部装饰(图片来源:网络)






河边的圣母升天教堂


在旧照片中可以看到这个教堂边上的堡垒


另外这是城里的一座坍塌毁坏的红色福音教堂(Church of the Red Gospel),过去是亚美尼亚教会,曾经是第比利斯最高的教堂,在1989年损毁。亚美尼亚人说这个教堂是被炸毁的,但格鲁吉亚官方予以否认,说是地震中坍塌的。


 

被毁之前是这样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老城大部分都在库拉河的左岸,而目前第比利斯最大最重要的教堂是圣三一主教座堂(The Holy Trinity Cathedral of Tbilisi)则矗立在库拉河右岸的伊利亚山(Elia Hill)上,这里的阿瓦拉巴里(Avlabari)街区历史亦相当悠久。圣三一主教座堂修建于1995到2004年间,簇新簇新的,87.1米高的建筑主体使其成为了世界第九大教堂,除了大之外这个教堂的尖顶还是金色的,近距离感觉还是挺壮观的。话说第比利斯一共就俩摩天大楼(第三座正在修建中),城市中心区域没有高楼,因此圣三一主教座堂是第比利斯全城最醒目的建筑。
 










背景中是第比利斯北郊的两座摩天楼


往东翻过圣三一教堂所在的山丘,后面是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当地人将其称为“第比利斯海”(Tbilisi Sea),这个11.6平方公里大的人工湖是当地人民重要休闲场所。湖边修建了一个巨大的纪念碑,叫做“格鲁吉亚编年史”(The Chronicle of Georgia),听说还没有全部建完。其设计有点像巨石阵,由16根巨大的浮雕柱子组成,用浮雕形式记述了格鲁吉亚历史和基督的生平故事。
 
这个地方更吸引我的却是第比利斯海北边一大片苏联风格浓郁的“工人新村”,那些建筑满满的“社会主义苏联既视感”——方正、呆板、实用主义、棱角分明。在我眼中,这些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建筑,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纪念碑”,纪念着那个意气风发却又黯然收场的年代,纪念着那一代甚至两代人的青春和热血,也纪念着苏维埃政权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

柱子上的浮雕分上下两半部分,上面是格鲁吉亚历代君王,下面是基督的故事





纪念碑边上是更大规模的“纪念碑”谷



这些建筑的时代特征实在是太过鲜明,让人无法忽视。虽然这样的建筑在俄罗斯有很多,但在第比利斯这个地方的反差显得特别巨大。

 
很庆幸当初的苏维埃政府把“工人新村”规划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让第比利斯老城区的面貌最大程度保留了下来。前苏联虽然毁掉了不少宗教文化古迹,但保留下来的也是相当不少,经过苏联解体后的抢救,不少都已恢复原貌。
 
抹去上一个时代的印记,创造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建筑,是几乎所有新一代政府上台后都会热衷的事情。比方说英国殖民印度之后,在南亚大力推广印度-哥特式建筑(Indo-Gothic architecture),所以如今南亚遍布了这种半欧洲半莫卧儿风格的火车站、法院、市政厅、学校;苏联统治东欧期间,斯大林式建筑(Stalinist architecture)遍地开花,甚至一直影响到了中国;然而随着苏联解体,东欧、高加索这些国家重获独立之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苏联化、去共产主义化,还原自己民族的特色,重新定义政治正确……历史只是在不断重演。
 
2010年在锡安大教堂附近落成了一座名为“和平桥”(Bridge of Peace)的步行桥,这座完全以线条为设计元素、由钢结构和玻璃搭建的桥梁在历史城区中颇有些突兀。但假如你对比附近设计更为前卫现代的音乐厅和公共服务中心,这种突兀感便显得微不足道了,尤其音乐厅看起来就好像一条被鼓风机吹起来的裤衩,我第一眼远远看到还以为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下水道排污管,感觉可能随时从里面蹦出四个忍者神龟来。

和平桥






又像裤衩又像排污管的美术馆


公共服务中心


北郊的摩天楼

 
结束战乱之后,格鲁吉亚为了展现自己的开放与进步,似乎在补偿式地建造一些新式的现代建筑。其实我对这种新旧的混搭倒十分喜闻乐见,对比产生的视觉撞击让人觉得这座城市是鲜活的,准备好了要迈入下一个纪元。建筑对意识形态的反映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烙印及背后的心理特质——有美、也有丑,有经典、也有前卫,有情怀、也有创新,有追求、也有迷失。
 
斯大林的是非功过依然会被历史学家所争论,地下印刷所可能很快就会无法维持运营而关门大吉,今后的自由广场还将继续发生一幕又一幕的抗议活动……人一代代老去得很快,遗忘得也很快,倒是这些建筑镌刻了记忆、见证了历史、珍藏了时光、谱写了岁月,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未完待续】


最后放一组第比利斯街头随拍——





垃圾分类,面包有个专门的分类


垃圾桶上的“福”字非常谜




卖红酒的地方




报刊杂志在国内几乎绝迹,这边倒是还有销路


土耳其浴室门口




看到这样的楼,走进去都不放心,住客是怎么想的呢?


Call your wife!




第比利斯文艺气息浓厚,街头涂鸦非常多,这里就放个几幅



然而街头的马赛克拼图就非常稀罕了,尤其还是这么奇怪的主题



第比利斯街头猫很多。这是猫与狗的狭路相逢,我当时被这只猫的反应给乐坏了


惊魂未定状






老城里面的一个流浪动物据点,这是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拍到的


第二年去的同一个地方


为了等待俄罗斯签证生效日,我跟我太太在第比利斯闲晃了四五天,却一点都不嫌多,依然是意犹未尽。


最后的最后,按照惯例就是我太太制作的第比利斯的视频——







图文作者:随水

公众号博主,纪实摄影师,历史、哲学、宗教爱好者,专注于南亚文化、喜马拉雅文化、宗教文化等主题,常年深入藏区、南亚、中东、中亚等地考察。目前定居南印度。

除特别注明外,图片均为作者本人拍摄。

转载请注明公众号来源及作者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